燥气有余,则血脉虚而阴水弱,故病脉痹及身为时热。三阴俱逆,不得前后,使人手足寒,三日死。
举奇偶阴阳,以分汗下之概,则气味之阴阳,又岂后于奇偶哉!故下文复言之,此其微意,正不止于品数之奇偶。服此方而病可立解,立法之奇,无过于此。
欲泻其邪,则阴虚于里;欲补其虚,则阳实于外。三阴之脏,脾与肺也。
五脏者,所以藏精,神、魂、魄、志、意者也。阴欲脱者,不必补阳,阳旺而阴立消,此皆阴阳之变也。
虚者聂辟,气不足,按之则气足以温之,故快然而不痛。闻木音则惕然而惊,是阳明善惊也。
根枝相佐,故云“本末为助”,即后世之煎剂也。有者求之,无者求之,盛者责之,虚者责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