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病下利之「利」字,当是「血」字,文义相属,必是传写之□。恐则血随气下,故色白也。
程林曰:干呕哕,则气逆气胸膈间,而不行于四末,故手足为之厥,橘皮能降逆气,生姜为呕家圣药,小剂以和之也。在下未多,谓经候不匀,而血不多下也。
此条注详见『伤寒论·太阴篇』内,故不复释。 有卧蚕状,水病证也,面目鲜泽,水病色也;沉甚脉伏,水病脉也;消渴引饮,水病因也,此皆水病先见之征也。
惟引饮不止,故以文蛤一味,不寒不温,不清不利,专意于生津止渴也。脾主五味,自入为甘,肝酸心苦,肺辛肾咸。
胃虚气上逆,则作哕,气从咽出而有哕逆之声,若与物凝结,则为痞痛,故无声也,是知气病也明矣。此篇无治虚寒腹满之方,当与温药之下,当有「宜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」十四字,必是脱简。
弄舌泻黄散最神,藿香叶配山栀仁,甘草防风石膏煆,临时煎服人灯心。 若脉还手足温者生。